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

聆听地球的声音

来源:地调局军民融合中心 作者:谢 威 发布时间:2023-04-24
       ——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中心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侧记
 
  

 四月的成都,草木氛氤,鸟雀呼晴。 

 万物竞发的春光里,一群欢快的少年围坐于公园内,他们都是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中心举办的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吸引而来的小朋友们,一粒科学的种子也许正在他们的心中冉冉萌芽…… 

 4月22-23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中心、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博物馆、四川省地质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活动成功举办。这次活动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近500位来自中小学、社区街道的“大小朋友”参与到了本次活动中。 

  公园变成了“科普场地” 

 22日上午,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成都“新金牛公园”拉开帷幕。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明仓,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谢渊,中国地质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张亚钧等相继为活动致辞。 

 随后,活动在中国地质博物馆阮佳萍老师“点石成画”的趣味教学中正式开始。欢腾的气氛中,一幅幅三维立体的“石画”渐渐堆积起来,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以石当纸、点石成画,巧妙利用岩石固有的形态、纹理、色泽、凹凸等自然属性,描绘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艺术形象。绘画间隙,阮老师还为大家科普了颜料的诞生历史,以及为何能呈现出如此纷繁复杂的颜色。少年是梦想科学的年纪,大家聚精会神地围在阮老师的身旁,听得津津有味,有些同学亦能举一反三,将生活中关于颜色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时间,活动场地内均是童稚的提问和欢笑声。 

 与此同时,一场别开生面的“矿物科普课程”在公园内的茶馆内展开,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冯向阳研究员带来的《美丽的矿物世界》科普讲座,为慕名前来的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别具风格的地学科普知识盛宴,妙趣横生兼顾科学与趣味的讲课同时,也很好地传播了地质文化精神。 

 “这个问题我知道!我在书上看过!”活动最后,地学知识猜谜问答环节深受大家喜爱,地下埋藏数千万年前的“宝藏”,化成了一道道紧张刺激的问答题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伴随着一次次的问答,我们仿佛看到,孩子们心中的科学之门正在缓缓打开,迎接他们的是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无限思考。 

   

  校园来了不少“大朋友”

 4月23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中心的工作人员们早早来到了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华侨城校区),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地学科普课程。 

 在操场上,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专家组织的《笔袋上的地质博物馆》《流动地质博物馆》趣味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老师们将真实的矿石、岩石、古生物化石摆在孩子们眼前,让科学从枯燥的书本中跳脱出来,成为了可以供人触摸的真实物件,孩子们对知识的认知一下子变得立体起来。 

 在教室里,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中心工程师带来的《我们的地球》科普讲座也得到了广大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讲座介绍了地球的构成、生态圈等知识,强调了“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重要的主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随后,来自四川省地质学会的李飞老师为广大师生带来了《我们真的能复活恐龙吗》主题科普课程,李老师声情并茂地为孩子们讲述了恐龙的相关知识,并拿出真正的恐龙化石给孩子们轮流观察,极大的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后,孩子们纷纷举手提问,久久不愿离去。 

 “本次主题科普活动非常有意义,多手段、多维度、多方面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不仅进一步了解学习了地学知识,更能够引导大家去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名参加活动的“大朋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导公众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本次活动的初衷和目的。“大家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很高,也坚定了我们作为地质调查工作专业化队伍继续开展好科普工作的信心,后续我们也将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的主题,陆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地学科普活动不断为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谢  威   

 摄影:李  超  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