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

高原“蓝宝石”的故事

来源:地调局军民融合中心 作者:谢 威 发布时间:2023-11-24
  华夏大地,绮丽秀美。山地、河流、森林、耕地、湖泊、草原、沙漠以神州为画,在这片国土上绘就出多彩多娇的自然风光,营造出奇幻万方的地质景观。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五片水乡泽国,犹如璀璨星辰点缀山水画卷之间,凝结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思。
  提及湖泊,在你的脑海中的波澜又将激荡在何处?是横卧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呼伦湖;是承载着红船精神的嘉兴南湖;是演绎白蛇许仙断桥相逢的杭州西湖;还是天空之境青藏高原上,那一颗颗你叫不上名字的“蓝色宝石”。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湖泊分布密集,1400多个大小不一、景色各异的湖泊错落镶嵌于群山莽原之间,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数量与面积的一半。这些湖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且多数位于封闭的内流区,对气候与冰冻圈变化的响应极为迅速,是研究圈层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美丽的高原湖泊滋养了丰饶的青稞田和草场,也引得无数游人心生向往、流连忘返。
  那么,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高寒少雨的高原湖泊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它们的颜色不同于内陆湖泊,呈现出极致的纯净?藏族人民为何对湖泊有着神圣的崇拜?这些美丽的湖泊会逐渐消失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高原湖泊的前世今生。
                           诞 生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青藏高原,山脉延绵,高峰林立,水汽的进入备受阻碍。随着涌动进入高原的水汽不断向上攀升,在高原上主要以降雪形式纷纷落下,常年集聚,变为粒雪,进而形成冰川。这些晶莹的固体水库,便是高原水库强大的水源后备军。岁月变迁,部分冰川溶解加上大气降水,水流顺山势而下在低洼处积聚,共同雕塑出青藏高原上的万千湖泊。
  以西藏第一大湖色林措为例,色林措坐落于西藏那曲地区,湖面海拔超过4500米,湖泊所在地由于高原隆起形成盆地地形,加之湖泊周边的山脉高峻,冰川聚集,受冰川融水和地形地貌影响逐步形成了如今的色林措。青藏高原超高的海拔、极低的气温和浓郁的盐分使得色林措中微生物生长受限,湖水因此显得洁净、透亮。当阳光照耀清澈的湖水,由于光的散色原理,加之水深不同,湖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映衬着雪山与戈壁,为荒芜的青藏高原增添一股神圣的灵动。
                          神  圣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藏族的传世歌里,海洋孕育雪域,诞生生命,然后才有了人类与飞禽走兽,水在藏族人眼里就是万物之本,世界源泉。当一切自然崇拜从公元前1917年凝聚成原始苯教之时,关于湖泊的信仰就被渲染了宗教人文色彩,延续至今。玛旁雍措、纳木措和羊卓雍措更是被冠以西藏三大圣湖的称谓。
  其中,圣湖之母玛旁雍措早名为“玛垂”或“玛垂措”,在苯教教义中,是广财龙王雍仲的宫殿。藏传佛教传说藏地原有四大龙王,起初他们总是兴风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显神通,收服了四大龙王,使他们皈依佛法,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四大护法神。从此“玛垂措”也易名为“玛旁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
  除去闻名遐迩的三大圣湖之外,在西藏,不论见到哪座雪山,哪片湖泊,随口一问几乎都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圣湖,所以转湖也是藏地重要宗教活动之一,每年转湖朝圣者纷至沓来,据说有缘之人能在圣洁的湖面上照见自己的前世今生。
                          守  护 
  20世纪80至90年代, 随着全球变暖的出现, 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湖泊出现了明显的退缩, 而进入21世纪以来, 气候变暖依然加剧, 全球变暖的同时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进程并使高原降雨量激增,高原湖泊面积又由普遍退缩转为急剧扩张。近几十年来,色林措面积增长715平方公里,到2022年湖泊面积达到2462平方公里,湖水总容量从340亿立方米增长至630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近一个三峡水库的水量,超越纳木措成为西藏第一大湖。未来若湖泊的增长趋势依旧,更多的周边小湖会被大湖吞并,消失不见,不断上升的气温,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含盐度降低,也会加速微生物繁衍,高原湖泊可能会因此失去原本的纯净。
  可见,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的万千湖泊,认识青藏高原湖泊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高对青藏高原湖泊演化规律与变化机制的认识,对高原湖泊保护有着尤为积极的作用,希望该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高原湖泊的故事,共同维护生态保护的屏障。
  让我们携手同行,从身边日常小事做起,关一盏灯、骑一次车、种一棵树。从现在开始,倡导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抵御全球变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共同守护天空之境的“蓝色宝石”。不要让这些绮丽绚烂的高原湖泊,在未来的某天,成为仅存于纪录片中的美好回忆…… 

 

  

  

  作者:谢  威